手机频道:为您提供一个绿色下载空间! 首页| 软件下载| 文章教程| 应用提交| 最新更新
当前位置:首页 > 手机资讯 > 攻略 > 龙眠的夏天好玩吗 龙眠的夏天玩法简介,

龙眠的夏天好玩吗 龙眠的夏天玩法简介,

来源:天空软件网 更新:2023-12-02

用手机看

扫描二维码随时看1.在手机上浏览
2.分享给你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围炉煮茗话风炉

寒冬已至,要说时下最流行的生活方式莫过于“围炉煮茶”了。春天郊游踏青,夏天戏水溪头,秋天露营帐篷,冬天终于盼来了围炉煮茗。支上一炉炭火,邀上三五好友,以茶相会,好不快哉。


现在的围炉煮茗,其实是根据云南的一种“烤茶”的习俗演变而来的。有年在大理的时候,我就亲自体验过这个有趣的过程。当地人先把茶放在用火炉烤热的土陶罐里“烘香”,再加上水,等到水滚开茶马上要外溢的时候,马上拿起分给在座的客人饮用。滋呀呼啦的的氛围感加上浓郁的茶香,能让人瞬间上头,立马达到宾主尽欢的效果。

无论“围炉”的形式怎么演变,这项活动都离不开“茶炉”的参与。茶炉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唐代,作为加热工具它在茶事活动中一直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唐代以前,并没有专门的茶器具的记载。唐中期,陆羽的《茶经》才把茶具从日常用具中专门区别出来。唐朝的饮茶方式以煮茶法为主,也就是说要把磨成粉的茶叶放在炉上的茶釜或者茶铫中烹煮再盛入盏中饮用。茶炉作为最重要的视觉焦点,无疑是茶事活动中最重要的用品之一,被列为“四之器”之首。


当时茶炉的形状以鼎形最为流行,《茶经》曰:“风炉以铜铁铸之,如古鼎形,厚三分,缘阔九分……其炉,或锻铁为之,或运泥为之。”说明炉的材质为铜、铁或者陶,形状更似古代的三足鼎。


辽宁博物馆藏的《萧翼赚兰亭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茶炉分成了三部分:下层炉身承三足,两足之间开窗通风。中层为扁平圆筒状。最上层为高筒炉身,两侧有提梁方便移动。

《萧翼赚兰亭图》局部 北宋摹本(辽宁省博物馆藏)

唐代茶炉的实物遗存也非常多,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其他形式的茶炉。比如巩义市唐墓M234出土的一整套茶器组合,其中就有筒形的风炉。搭配茶釜茶铫的组合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烹煮茶汤的功能。


唐 巩县窑黄釉风炉及茶釜


巩义唐墓M234:2风炉


巩义唐墓M234:27风炉


宋代茶文化发展到了鼎盛时期,饮茶方式从煮茶法变成了点茶法。因此茶炉的功能从幕前的煮茶转变到了幕后的煮水,大抵因此,在宋代的茶书中并没有看到过多的关于茶炉的描述。但我们仍然可以从宋代流传下来的绘画资料中,来窥探茶炉的踪影。


宋代茶炉的形制常见的有从唐传承下来的鼎形和方型。比如李公麟在《龙眠山庄图》中,就同时出现了这两种茶炉的样式。


北宋 李公麟 《龙眠山庄图》局部


北宋 李公麟 《龙眠山庄图》局部


另一种茶炉的样式和用法很有意思,它是在低矮的炉子中放满炭火,直接把汤瓶放在炭火中加热。宋徽宗著名的《文会图》中的茶炉就是这样的用法。

宋徽宗 《文会图》局部

还有宣化辽墓壁画中的茶炉,不但有类似用法,更多了一种莲式底座的茶炉,上层为高筒身,侧面留有风口。这些生动的图像资料都让我们更了解了宋代的茶炉样式以及饮茶习俗。

宣化张恭诱墓 《备茶图》局部


宣化张世古墓《备茶图》局部


宣化张文藻墓 《童嬉图》


宣化张匡正墓《备茶图》


明代开始,明太祖下诏,将贡团茶改为贡散茶,散茶便开始流行起来。直接用壶泡茶或者煮茶成为了最便捷的饮茶方式,茶具相对简化很多,仅仅需要茶壶和茶杯就可以完成。可意想不到的是茶炉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冷落,却因为明代文人尚古,而倍受关注,成为文人雅士制造风雅的不二之选。明代以茶事为主题的绘画非常多,而茶炉也被记录在其中。

唐寅 《煎茶图轴》局部


(明)文徵明《惠山茶会图卷》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明 陈洪绶 《高隐图》局部

明代最有特点的茶炉要数“竹炉”了,明代文人对竹有深厚的情节,认为竹制茶具“品高质素”,更有“清绝无穷之趣”。

竹系茶炉雅称“苦节君”,以听松庵竹炉就是最典型的样式。听松庵竹炉由明初惠山寺住持性海法师与无锡画家王绂合作创制。再由当地文人们前唱后合,开启了竹炉文会的风潮,一直延续到清代。


明 王问《煮茶图》局部

明 丁云鹏 《煮茶图》局部

仇英《理琴图》 局部

清代除竹茶炉以外,陶泥茶炉的使用也变得普遍。清俞蛟《潮嘉风月记》:“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诸陆羽《茶经》,而器具更为精致。炉形如截筒, 高约一尺二三寸,以细白泥为之。”从十九世纪泰兴号沉船出水潮汕白泥风炉可清晰了解清代潮汕风炉形制,筒形身,平底,前开长方形风口,炉口做得比较有特色,成三个小山峰状,可以平稳放置茶铫。这种形制的茶炉到现在还在使用。

十九世纪泰兴号沉船出水潮汕白泥风炉

大致梳理了一下茶炉的发展脉络,不难看出,茶炉作为一种日常炊具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随着饮茶方式以及各个时代审美的变化,茶炉也随之变化,彰显时代风格,亦是情感的投射与文化的载体。


“围炉煮茶”的出圈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人对茶文化的认同与参与,而茶事的风雅化也发映出大家对生活品味提高的需求与追求。

最后提醒大家,使用火炉一定要注意安全,尤其是北方室内,一定要记得开窗通风哦。

猜你感兴趣

玩家评论

[!--temp.www_96kaifa_com_cy--]
Copy 2018 www.sky-x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藏ICP备20000196号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